全文: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是个山区落后县、革命老区县、省定贫困县,在脱贫摘帽攻坚战进入全面冲刺的关键时期,该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举措,增强责任担当,实施精准发力,“一心”尽显爱民情,“四步”踏出了消费扶贫热,在运城市13个县、市考核排名中遥遥领先。$$
消费扶贫伊始,垣曲县就建立了“党支部+党员+贫困户”的消费模式,落实了“党员担当、党员包户、党员定责”的消费责任。一时间,各级党组织就像千帆竞发的旗舰,带起了全县消费扶贫的船队;数千名党员犹如数千名导购员,把贫困户的事当作自己家里事来处理,将贫困户农特产品推广到全县各户,甚至全国各地,频频掀起垣曲消费扶贫市场热潮。$$
垣曲县县委书记杨彦康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该县县委、县政府把消费扶贫当作脱贫攻坚工作成功与否的“头号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来抓,明确指出,实施消费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全县109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定下工作目标——让贫困群众的产品卖个好价钱,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有个好收成,让广大市民买到好产品,全面推进消费扶贫工作,扩大参与覆盖面,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提高贫困群众消费扶贫收益,进一步实现帮扶力量与贫困群众、帮扶措施与脱贫需求的精准对接,更好地提高扶贫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推动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进步,并保证消费扶贫交易额始终处于全市前列。$$
“目标任务确定后,垣曲县又构建了包扶县级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四级责任制,做到目标任务、包扶领导、工作责任、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五落实’,真正在全县上下树立数量、时间、标准和责任意识。”杨彦康介绍,比如县政协组织机关全体人员,通过发动政协委员购买,以及向各企业、学校食堂推销和爱心订单等方式,为王茅镇王茅村销售白萝卜近4万斤,单价0.6元/斤,销售额达2.4万元左右,使80户贫困户享受到了消费扶贫政策的实惠。$$
杨彦康表示,在落实消费扶贫工作中,垣曲县根据各单位职能和资源优势等情况,确定了17家责任单位,具体负责落实本组各单位消费扶贫任务。责任单位与各成员单位间既有分管关系,又有合作关系,既有互补,又有特性,形成了“五进九销四购”的消费扶贫方式。“通过职责细化,全县已有134个单位、178个村、8063个贫困户共计22万人参与到消费扶贫工作中,形成了全民皆兵搞消费、人人自觉购物的消费扶贫热潮,大大拓宽了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杨彦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