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按照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强产业农合联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高楼产业农合联的实际情况,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农合联)联合高楼镇党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产业农合联党建工作,促进农合联产业发展,为基层农合联增添“红色动力”。$$
高楼镇是浙江省温州市闻名遐迩的“杨梅之乡”,高楼杨梅生长于国家AAAA级景区寨寮溪、温州“大水缸”赵山渡水库畔,生态环境优良,区域内拥有以高楼大京为中心的五大杨梅种植基地,杨梅种植面积达1.8万亩,是高楼镇的主要农业支柱产业。瑞安市高楼杨梅产业农合联成立于今年的5月,成立之初共有15个成员单位,其中党员7人。按照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强产业农合联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高楼产业农合联的实际情况,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农合联)联合高楼镇党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产业农合联党建工作,促进农合联产业发展,为基层农合联增添“红色动力”。$$
2019年5月,瑞安市社在高楼镇成立以党建引领为主题的高楼镇“瓯江红”为农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高楼美农”拓展型党支部。产业农合联党建工作联盟主要以这一拓展型党支部为依托开展党建工作。联盟现有党员15名,由高楼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胡允祝担任该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联盟以为农服务中心为平台,打造红色阵地,统筹各类党建活动及为农服务工作,面向全镇农村和农民打造“15563”特色党建服务模式。“1”即1个红色闭环式管理系统,由拓展型支部负责中心总运行,联结7个片区“先锋助农站”和39支村级党员服务团;“5”即培育五大内容,包括培育新青年农民、培育家庭农业、培育“高楼美农”品牌、培育线上帮销平台和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农业项目;“5”即建立五大特色模式,包括“订单合作”模式、“团队帮销”模式、“大篷车直销”模式、“24小时远程帮控”模式和“合股共营”模式;“6”即提供六大服务,包括技术指导服务、产品帮销服务、病症诊疗服务、金融帮扶服务、质量检测服务和品牌包装服务;“3”即设立三大党建服务类项目,包括红色电商课堂、山民寄售区和金融助农“一窗通”。$$
此外,市社还组织思想积极、工作主动、富有规模农业种植和销售经验的党员成立了一支15人的高楼美农党员助农先锋队,使党员成为产业农合联发展壮大的主力军。设立党员先锋岗,积极贯彻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思想精神。如今年的梅雨季节,以产业农合联名义向高楼镇农民群众和低保边缘户了解杨梅、蓝莓、玉米、鸡蛋等滞销情况,开展帮采、帮销到户等义工服务,有效降低农户损失,解决劳动力缺失等问题。$$
产业农合联成立后,为提高高楼杨梅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党支部还特邀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植保首席专家许渭根指导杨梅凋萎病绿色防控工作,交流探讨杨梅树凋萎病防治的方案,同时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农户杨梅生产。同时,为切实保障杨梅质量安全,在杨梅质量安全管控的关键时期,高楼杨梅产业农合联巧抓时间点开展杨梅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和监管行动,每天至少对5户高楼杨梅农户开展杨梅质量安全监测,消除杨梅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提升梅农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全市杨梅质量安全,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此外,高楼杨梅产业农合联在日常工作中深入了解农户资金需求,对接瑞安农村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助农服务,解决农户资金短缺难题,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如联合瑞安农商银行推出“梅农贷”产品,为农户发放贷款990万元,助力55户果农增收130余万元。$$
在杨梅销售上,受梅雨季节影响,部分果农的杨梅出现了滞销。为尽量减少果农损失,高楼杨梅产业农合联积极对接“瑞安直播间”,采取网络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忙牵线搭桥,将滞销的杨梅推向本地市场,并促成瑞安市百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收购了滞销的8万斤黑炭梅、东魁梅,用于制作杨梅酒、杨梅罐头等产品,有效解决了杨梅阶段性滞销问题。$$
目前,高楼杨梅产业农合联已对接150户高楼低保、低边等贫困户。为实现农户就业脱贫,通过电话了解、实地走访开展贫困户调查摸底,掌握已就业和未就业贫困户返岗就业信息,摸清就业需求、劳动技能等信息,随时查缺补漏,在动态中把握全面,做到精准帮扶。同时,高楼杨梅产业农合联对接瑞安市百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低保边缘户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大力解决山区农业工作人才荒、技能荒的问题。目前,已帮助19户贫困户实现了就业。$$